• 吼着秦腔逛城墙 品味地道西安

  • 发表日期:
    2014-07-22  |
    来源:未知 | 点击数:
  • 长安是一种情怀

    你有没有觉得,有些城市是可以让人一见钟情的。也许是因为历史,也许是因为景象,也许,仅仅是因为一个名字。西安,古称长安。长安,长安。岁月静好,喜乐长安。如画如诗如梦境,亦真亦幻亦琼林大唐遗风,一吹千年。

     

    西安城墙
    西安城墙

     

    青灰色的石墙,红色的瓦砾,带着浓厚的情怀,沉静着你的心灵。

    在西安,到处是四方的城墙,残断的碑石,通向皇陵的蜿蜒古道。随处可见的城墙切割了天空,也切割了你的眼帘。西安的城墙最早修建于明朝初年,当时是以隋唐的城墙为基础,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,所以固若金汤。游走于城墙之间,会感觉到风吹过来的都是历史。那不完整的灰色,一如心里压抑着的沉重,于是游走西安的城墙成了在西安最闲适的活动内容。

    千年的积淀

    秦砖汉瓦,唐风古韵。这里是“略输文采”的一代枭雄长眠的地方,这里是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”的宴会举行的地方,这里是“回眸一笑百媚生”的妃子沐浴净身的地方,这里是“自东土大唐而来,去往西天拜佛取经”的圣僧主持寺务的地方,这里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聚集的地方。

     

    西安城墙
    西安城墙

     

    远古时代,“蓝田猿人”就在这里繁衍生息;新石器“半坡先民”在此建立部落,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,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,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,先后有周、秦、汉、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,有“秦中自古帝王州”的美誉。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、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,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;“世界八大奇迹”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“天然历史博物馆”之誉。文物古迹种类之多,数量之大,价值之高,在全国首屈一指,许多是国内仅有、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。

     

    兵马俑
    兵马俑

     

    厚重,是对这个城市最好的形容词。厚重的文化,厚重的历史,厚重的故事,厚重的感情,甚至连天上悠游的浮云,也显得更加安定。就像是一副古画,泛黄却不暗淡,也像一坛陈酒,历久却更弥香。

    傍晚从钟鼓楼广场中间的那座城门往北走,那里不但有伫立千百年不动的城墙,还有周边喧嚣吵闹的夜市排档。城墙是灰的砖墙,偶尔有一段尚未修缮的,露出黄土的颜色。城墙下有一些绿树,偶尔有一两棵围拢起来的,便是古树了。沿着城墙溜达,你会有一种游走于前世今生的感觉。

    秦腔花脸吼起来

    惶恐恐吼一声秦腔云开见日,羞答答喊一声哥哥夜不能寐。

     

    秦腔
    秦腔

     

    秦腔,好听的名字。让人想到绮丽婉转的声音划破空气。舞台上的绚丽灯光下长袖飞舞,水袖轻轻一甩,如同微风轻拂台下观众的脸,也拂乱了很多颗已经有些微微颤抖的心。

    贾平凹先生在《废都》中说:“八百里秦川大地,三千万人齐吼秦腔”。这句话里或许有点身为陕西人的骄傲情节,但却是秦腔魅力的真实写照。

   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、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,是在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,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,很早就扎根在陕西肥沃的土地上,因周代以来,关中地区就被称为“秦”,秦腔由此而得名,是相当古老的剧种。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,又叫“梆子腔”,因以梆击节时发出 “恍恍”声,俗称“桄桄子”。

    在西安,秦腔像是跋涉的行者找到了一片乐土,将根扎下,收获希望,吸收了久久沉淀在这里的文化底蕴,逐渐的生根发芽,也逐渐的枝繁叶茂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终于也在中国戏曲的艺苑中树起一朵奇葩。那婉转瑰丽的曲调像是信手拈来的风扔在空中,无拘无束的拂过你的脸一样娇嫩与柔情似水,沁人心脾。听的久了,便像是对心灵与喧嚣的荡涤,戏曲与音乐、舞台与舞蹈的结合,在这里自然升华,产生了来自小桥流水的韵律,久久的在脑际回荡,萦绕在心头。

    “挣破头”的那一嗓子

    秦腔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昂激越、强烈急促。尤其是花脸的演唱,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,当地人称之为“挣破头”,外地人开玩笑:“唱秦腔,一是舞台要结实,以免震垮了;二是演员身体要好,以免累病了;三是观众胆子要大,以免吓坏了”。

     

    秦腔
    秦腔

     

    秦腔的唱腔是苍劲的,无论是多么欢快的旋律。有人说,这就像是我们面对困境时的心境一样,总是看到希望。是秦腔给了这样的性格积淀,还是我们在积极的理解着秦腔?它很特别,特别的就像是西北人一样,粗犷而豪放。西北人呵护秦腔就像呵护着一份来自远古的礼物,时刻追逐着尚存的深情。

    在长期的发展中,秦腔有着其特有的规律,在回味与展望中走着自己成熟的脚步,在经典与新潮中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梦,于是,旧梦依旧保持着昔日的温馨,新的艺术在虚幻中得到现实满足。

    秦腔是三秦大地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,当地人个个都会唱几句,村村都有“自乐班”,逢年过节,便是村民过戏瘾的最好时光。在秦人眼中,秦腔是大戏,板胡响处,锣鼓起时,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,那种气势豪情,与软语呢喃的剧种绝对是两重天。

     

    秦腔花脸吼起来
    秦腔花脸吼起来

     

    从周秦汉唐一路走来的西安人,他们迷恋秦腔,并不全因它土生土长古音古意,而是秦腔石破天惊的撕扯吼叫最能表达他们灵魂的渴望震颤。这个城市,地下埋有皇陵,地上建有寺庙,阴气重于阳气,人们用秦腔惊天地泣鬼神的阳刚之气,来平衡几千年郁积的阴气,据说能达到阴阳平衡、刚柔并济。

    没有京剧的婉转曲折,抑扬顿听,没有越剧的情意深长,悱恻缠绵,更没有黄梅的深情款款,流转清新,秦腔自身的雄浑深厚,粗犷豪放,独特的有着只有在秦腔里长大的人才能读懂的深情、文雅与韵味。秦腔以其独特的魅力陶冶了我们细腻的品性,也用其瑰丽与峻秀的格调沉淀着我们的心境,用其韵味深长的理想和浪漫升华着我们做人的性情。

  • 上一篇:莫愁湖边走 听那美丽的传说 下一篇:太湖佳绝处 毕竟在鼋头
旅游图片
这个冬天的国境之南——海口
热点推荐
热图推荐
随机推荐
首 页 - 关于我们 - 人才招聘 - 联系方式 - 友情链接 - 意见反馈 - 刊登广告 TOP↑